第(2/3)页 第二个问题,是谁花花了大量的金钱让整个艾佩达城的报社都站在了珍娜女士的那边,是谁花了那么多的钱,雇佣了一大批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去引导舆论,又是谁想办法让一桩本应该在小法庭直接裁定的离婚诉讼,变成了需要在一号法庭,由大法官亲自审理的财产分割案? 第三个问题,珍娜女士,是如何与他的情夫认识的。一个是中城区社会名流的妻子,一个是下城区没有工作的无业人员,两个人的世界相差了一条河那么宽,他们是如何认识的,谁先吸引的谁,或者说在珍娜嫁给阿尔佛雷德之前,的确和这位情夫先生就已经认识? 这三个问题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简单的描述出来,但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一下子就扭转了舆论的一边倒,这或许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并且只有自己猜掌握真相有关系,当然泛社会的阴谋论论调也为此推波助澜。 夏尔非常简单的三个问题其实已经包含了他想要灌输给大家的答案,但是所有翻看了这份报纸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会认为记者夏尔和他们一样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比那位采访过女皇陛下的夏尔记者先生,先一步想到了答案。 这是经过他们努力得到的结果,也是真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这种结果其实更具有排他性,因为“参与”和“掌握”带给人们的“控制感”远远的高于别人灌输给他们的东西。 当别人都在告诉你,屎其实只是闻着臭,但吃起来香的时候,也许你认为的确是这样,它闻着很臭,但吃起来很香,甚至你觉得就是如此。 但有一天有人问你,为什么你不亲自去尝一尝呢? 于是在亲自尝试(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结果(果实),并且整个过程是由你自己完成的(掌握),那么这就是真理——屎不仅闻着臭,吃起来也臭,还很恶心。 当人们掌握了这种真理之后就会有一种“全世界只有我特么才知道的真相”这样自豪骄傲的情绪,至于之前人们灌输给他们的,受到舆论影响形成群聚效应的意识,就会很自然的溃散,因为这些内容缺少让他们上面所述的重要因素。 舆论的风潮开始产生变化,有人开始流传一些有关于珍娜不那么守妇道的流言,其中有几位透露出这种秘密的人,恰恰就是之前说阿尔佛雷德说要杀死珍娜的那些邻居。 从“我亲眼看见过珍娜夫人用手指挑了一下邮递员的下巴”到“她经常光着身子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只用了一张报纸和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