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麻贵深知眼前局势复杂,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一场大战,而这偏偏是那位授命他前来之人所极力避免的。因此当两军对垒关前,他立刻派出一名信使,信使手持令箭,骑着一匹快马,向着山海关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雪花,在身后形成一道白色的烟雾。 “报!禁卫军麻司令有要事请见李辽帅,请辽帅移步阵前一晤!”信使在辽东军阵前高声喊道,声音穿透风声,传至中军李如松耳中。 中军阵内,一袭戎装的李如松听到通报后,尚未表态,他身侧的将领们却已经炸开了锅。 “大帅,麻贵此来必定不怀好意!大帅可不能轻易出去,说不定他们早就设下了圈套!”一名年轻气盛的将领,手按剑柄,急切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警惕。 “没错,大帅!咱们两万精骑在此,还怕他们禁卫军不成?禁卫军武备虽好,骑兵却不如我军精足,若是他们敢有异动,咱们便杀将出去,定能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另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将领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大声附和道,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战斗的光芒。 “便是他们拿出那劳什子的刺刀空心方阵也无妨,咱们快进快出,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耗,倒要看看是咱们辽东苦寒之地的精兵能耗,还是他们京城繁华地的少爷兵能耗!” 一时间,将领们纷纷请战,情绪高涨,整个关下都弥漫着一股跃跃欲试的紧张气氛。 李如松面色凝重,眼神深邃而冷静,他冷然地扫视了一圈激动的将领们,缓缓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将稍安勿躁。麻西泉乃当世名将,我与他相识已久,此人素来忠义,不会轻易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如今京城局势不明,我军若贸然与禁卫军冲突,只会徒然陷于不义,此非我等忠义之士所当为。 况且,我相信麻帅此次前来,必有重要之事相商,无论如何总要听上一听的。我意已决,即刻出阵与他单独相见。”李如松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将听闻,纷纷劝阻。“大帅,您万万不可只身前往!这实在太危险了,万一有个闪失,我等如何是好?” “是啊,大帅,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怎能轻易涉险?” “再说,他麻西泉也没说要单独相见啊!您这般单枪匹马出阵,若他却带上几名亲卫,万一生变,只怕纵以大帅虎威,也难免双拳难敌四手……” 李如松微微摇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李如松纵横沙场多年,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如今形式不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我必须去会一会麻帅。你们只管在此安心待命,不得轻举妄动……此乃军令。” 说罢,李如松翻身上马,一跃而出。他同样身着一袭大红战袍,外披玄色宝甲,腰间悬挂着一把锋利的马刀,朴素的刀鞘上,简易的金属花纹在透过乌云洒下的一抹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他就这样独自一人跃马出阵。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哒哒”的声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尖上。关门下、城楼上,辽东军和守关的士兵们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既担忧又敬佩,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不舍。 麻贵看到李如松单枪匹马出城,心中暗暗称赞。他深知李如松此举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这份气魄绝非寻常将领可比。 “世谓东李西麻,吾当不落人后!”麻贵朗声一笑,同样单人独骑,向着李如松缓缓驰去。他也脱了大氅,露出一身玄色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更显其威风凛凛。 两人在阵前相会,彼此相距数丈,竟如心有灵犀一般各自勒住缰绳。一时间,战场上安静得只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声和寒风的呼啸声。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他们的肩头、铠甲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坚定而又紧张的神情。 麻贵率先打破沉默,他抱拳朗声道:“李总戎,别来无恙!不想今日相见,竟是在这般剑拔弩张之下,着实令人唏嘘。”麻贵的声音雄浑有力,带着几分感慨。 李如松微微点头,抱拳回礼道:“麻司令,我也未曾想到。只是如今京城局势复杂难测……你我皆为朝廷效力,不知麻司令此来有何见教?”李如松的目光一如往日般沉稳冷静,只是眼神中隐隐透露出一丝忧虑。 麻贵看着李如松,目光诚恳而坚定,说道:“李总戎,阵前不宜雄辩,在下长话短说:元辅知你我都是忠义之人,如今京城被郑贵妃等人搅得乌烟瘴气,乱象丛生。元辅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切勿卷入这场叛……动乱之中。这是元辅亲笔密函,请李总戎过目。” 说着,麻贵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轻夹马腹,缓缓上前,将之递给李如松。 李如松接过信,手指轻轻摩挲着信封,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信件,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 刚看一眼,他的面色便微微一变。随后跟着信上的文字,李如松眼中先是闪过震惊,随后又有一丝释然,最后却是陷入深深的沉默。 短暂的情绪波动后,李如松很快恢复了名将该有的镇定。他面色平静,眼神中透着沉稳与决然,忽然将左手放在腰间的马刀刀柄之上。 第(2/3)页